“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很多时候下班了还要继续工作……”近日,郴州市嘉禾县一小学老师在平台反映,“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已成普遍现象,指出班主任工作负荷重、事务繁杂,“下班后仍要回复家长信息、填写大量表格”,引发广泛讨论。
据了解,班主任岗位因责任重、压力大、边界模糊,正成为教育管理中的现实难题。教师对班主任岗位有何看法?如何让班主任持续感受到职业获得感与幸福感?又有哪些政策与积极探索?
有“连轴转”的压力
更有“被需要”的温暖
“只要学生还需要我,我就愿意一直当班主任。”这是衡阳市衡东县成文学校教师胡婷的心声。从民办学校到乡镇学校再考选调回县城,胡婷在不同的学校已经当了11年的班主任了。
“早上6:20陪学生出操,晚上查完寝已是9:40,五天的工作日里要查三次,从早到晚,学生们的学习细节、生活琐事,都得事无巨细地盯着、管着。”胡婷说。可这份“细心”背后,是对自家孩子的亏欠,因为她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生身上了。
最让她费心的,是教学和班级管理外,那些非教学事务,如“换汤不换药”的表格,同一内容因表格形式不同就得重填;有时查完寝已到深夜,台灯下摊着没改完的学生作业,旁边还放着女儿没辅导的作业。
“累是真的累,但从没想过放弃当班主任。”多年来,胡婷手机里存着上千张学生照片。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节日里的问候信息和礼物,感受到他们单纯而浓烈的爱,让她觉得“被需要”的幸福远超辛苦。
“00后”初中老师小黎担任班主任刚满一年,她最初对这个岗位充满犹豫:“听说要24小时待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我特别怵。但还是想好好锻炼下自己。”小黎说,每天早7晚10,除了教历史,还要处理班级大小事。学生心理问题、纪律问题和家访几乎占满了教学之外的所有时间,下班后仍需处理家校沟通、学生突发问题。
不过,作为资历尚浅的老师,她将这一切视为成长的磨砺。而最让她扛过压力的,是看见学生的成长反馈、见证他们蜕变的成就感。
待遇、减负、职称评定
多管齐下为班主任“撑腰”
“责任重、事务杂、压力大且回报不对等”“如能将班主任单独设岗,不再要求同时承担教学、管理任务,比单纯提高待遇更重要”……面对班主任的压力与诉求,湖南多地拿出了针对性政策,学校也从待遇保障、工作量优化、权益维护等方面,给班主任们“撑场子”。
近年来,湖南省已将班主任工作支持纳入系统性政策框架,从职业发展、待遇保障到减负赋能形成闭环。职称评聘上,明确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硬指标”,湖南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任班主任满一定年限可优先参评高级职称,评审总分额外加分。
待遇保障方面,省级统筹指导各地落实专项津贴制度:郴州市将班主任月津贴从800元提至1500元,进一步明确绩效工资向班主任倾斜、工作量按标准课时一半计算,并允许县区增设班主任补贴项目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邵东市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每月330元标准发放,其中30元结合管理实绩二次分配……
“学校近年来逐步推行减负措施,努力为班主任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胡婷提到,学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上明确向班主任倾斜。如将班主任例会从每周一次调整为两周一次,新增副班主任辅助班级管理,这些举措让她能更专注于学生引导与教学主业。政策保障也让她在班主任岗位感受到被认可与价值感。
据衡阳市衡东县成文学校校长侯志强表示,随着激励措施的实施,今年有好几位老师主动申请当班主任。一些原本犹豫的老师因“看到工作价值、待遇有保障”选择扎根班级管理。
班主任岗位承载着学生成长的温暖,也需要有力的支持托举。当前职称倾斜、待遇提升、减负举措落地,正为这份工作注入底气。未来若家校多方理解、政策持续发力,必能让班主任岗位满含尊严与幸福感,吸引更多人主动投身这份育人事业。
责编:唐翌殊
一审:唐翌殊
二审:刘洋
三审:胡广宇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