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十五五”产业新图景正在展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一轮五年规划里,有“十五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产业变革的实力与信心,也有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机遇。
经济界青年人士纷纷表示,要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规划蓝图,将宏伟蓝图作为奋斗的新坐标,以挺膺担当的姿态勇挑时代重担,把个人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在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翻开未来五年的任务清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战略任务首位,这关乎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核心支撑。”90后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世强表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辐射效应,成为赋能三次产业升级的关键性枢纽,有望在‘十五五’时期带动更为丰富、更加稳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并通过技术创新为全社会提供更优质、更普惠的产品与服务。”
着眼“十五五”时期发展,全会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青年创业者、雷茨智能装备(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茨”)创始人兼总裁吴炎光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对经济增长、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到制造业的重要地位,让包括雷茨在内的众多实体企业有了强大的政策依靠。”
为政策新动向备感振奋的还有长光卫星总工程师、副总经理钟兴,作为一名80后,他表示:“作为一名卫星设计师,能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我将围绕海量‘吉林一号’遥感数据,开发出更多的应用产品,让中国的商业航天在巩固实体经济的征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十五五”时期,我国产业向新图强的前景依旧广阔。
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相关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吴炎光表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性科技,代表了我国技术的新高地,在众多领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这些技术一定会覆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像水、电和互联网一样的基础产品,缺一不可。这也要求我们不断迭代技术,用更智能高效的方式改变传统,颠覆老旧,实现新的跨越。”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7部门将脑机接口纳入未来产业目录。强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85后韩璧丞表示:“政策信号的连续释放,意味着脑机接口技术将成为推动高端制造、智能康复、数字健康等领域跃升的核心支撑之一。未来,脑机接口不仅能帮助人类恢复失去的生理功能,更能拓展大脑与外界交互的方式,从控制机器、调节情绪,到辅助学习,脑机接口将成为人机融合的重要技术。”
从“十二五”时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四五”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我国产业版图始终保有活力。“未来产业,未来可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00后张鹏燕表示,“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具有紧密联系和协同创新可能性,能够很好地赋能于理论突破和应用场景突破;同时,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不断提高的市场制度质量,可以为未来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链协同、市场化应用与价值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2025级理论经济学博士生王奕东表示:“未来产业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下具有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虽处于孕育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却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准锚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市场规模巨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来源。”
以科技为媒,“十五五”时期,更多“三农”领域的难题有望被破解。
“‘十四五’期间,我们科技小院扎根布拖,聚焦马铃薯产业破局,建立‘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繁育体系,引进推广优质品种,让亩产从约500公斤提升至最高2860公斤。”让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前任院长、95后冯豪杰自豪的是,该科技小院开展了200余场技术培训,带动产业产能超5亿元,相关减贫案例还入选全球最佳案例。他表示:“科技小院的实践正是提升生产能力的生动体现,优质种源和技术让‘小土豆’成了‘金蛋蛋’。”他期待“十五五”时期政策持续向基层倾斜,让更多科技力量扎根乡村,既破解生产难题,又助力产业链升级,让乡村既有“丰收粮”又有“幸福感”。
来自浙江的民宿业主李梅则表示:“我们打算运用生态农业科技理念,做好绿色农业。我们的民宿从文化民宿向‘民宿+农业’模式转型,恰逢国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置于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机。我感觉我们的实践也代表了一类人的农业理想,不仅能够丰富民宿业态,更能为桐庐县乃至更广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一个民宿参与式的实践案例。”
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我们要更好地利用电商平台和数字技术,不仅要做好非遗产品,也要把我们摆贝的苗王手搓辣椒、苗王酸汤等特色农产品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同时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返乡青年潘勇表示,“摆贝村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这是我们发展的根基。”他期待未来五年,在保护好传统村落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光纤网络、物流快递的覆盖率,让村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既保留乡土韵味、又不失现代便利的优质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作为一名经济学领域的青年学者,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翔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深感振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公报提出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并要‘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为我们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青年学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未来我将扎根中国大地做好研究工作,深入探索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邱梦
一审:邱梦
二审:梁媛
三审:胡广宇
来源: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